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白皮書
發布日期:2021-12-29 | 作者:admin | 來源:未知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立于2006年,2010年通過學位授予專業評審。專業成立以來,始終緻力于培養适應國内外市場經濟需要,有理想信念、有奮鬥精神、有健全人格、有社會責任感,同時擁有自主學習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和創新型人才。2020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啟動普通專升本班級招生,積極推進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提升專業學子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争力,為社會發展輸送優質人才力量。專業現有教師22人,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教學質量過硬,教研成果較突出,服務社會能力強。近年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公共管理”等項目為契機,加快教改科研工作,強化項目建設内涵,形成了适應國際經貿發展新形勢和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特色專業新格局。
一、專業定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堅持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時代外貿人才需求導向,以“國内大循環為主,國内國際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為依托,融入“以人為本,以德樹人”的課程思政理念,以“貿易理論實務+跨境電商實踐”為教學内容,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方式和“産學研融合一體”的教學特色,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積極服務于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面向國家發展需求,創新驅動高質量就業,着力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掌握經濟學和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認識和把握國内外經濟、貿易的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律,熟練使用一門外國語言,熟練運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成為适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全球視野和較為完備知識體系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三、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最低總學分為163學分。其中理論教學116學分,實踐教學33.5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13.5學分。實驗實踐教學占總學分28.8%。
所培養的畢業生要達到以下各個方面的素質、知識和能力要求:
1.素質要求
1.1 思想道德素質
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誠信為人,富于進取,具有團隊意識。
1.2 文化素質
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及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全球化視野,掌握自然科學常識,緊跟科技發展動态,對中外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1.3 身心素質
具備健康的體格、全面發展的身體耐力與适應性,自覺養成合理的衛生習慣與生活規律,同時具備穩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堅強恒久的意志力量和鮮明獨特的人格力量,能進行良好的自我調适。
1.4 專業素質
具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掌握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發展動态,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經貿政策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相關知識,掌握商務經營活動中的操作技巧,具備從事經濟貿易理論研究或商務活動的專業技能。
2.知識要求
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性知識、專業性知識、工具性知識和通識性知識等。
第一,基礎性知識。接受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系統訓練,紮實掌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二,專業性知識。了解從事國内外經濟與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和慣例,掌握國内外經濟與貿易活動 專門知識的基本原理,熟悉商務活動的業務内容、業務流程以及商務文書的中外文寫作規範。
第三,工具性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學術研究和實務操作所必需的數學、外語、計算機、互聯網等相 關知識。
第四,通識性知識。具備一定的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人類文明 發展和世界優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學常識和現代科技發展趨勢。
3.能力要求
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為系統的能力結構,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第一,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會利用現代科技與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徑獲取新知識,具備自我學習知識、自我消化知識、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
第二,運用知識的能力。具備問題意識,善于洞察問題、提煉問題、綜合運用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研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創新思維的能力。超越陳規,知難而進,學會獨立思考、積極進取探索,在把握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和創新,不斷推進思想進步和實踐發展。
第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跨文化交流的興趣,自覺尊重和理解包容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及風俗差異,厚植家國情懷的同時開拓國際視野,在讀、說、聽、寫、譯等各個方面熟練掌握1門外語。
四、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設計強調學生專業複合能力和專業技能等應用能力的培養。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币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跨境電子商務實務、國際結算、單證與信函、國際商法等。
應用型課程:國際貿易操作(上機實驗)、跨境電子商務實務、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聽力、寫作、閱讀)、國際金融學、計量經濟學、國際商法、國際結算、單證與信函、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談判、國際服務貿易、證券投資實務、商務溝通與禮儀、報檢與報關實務、國際物流實務。
專業創新課程:跨境電子商務實務、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聽力、寫作、閱讀)、國際貿易實操(上機實驗)、國際商務談判(含實踐模拟)、國際物流實務、證券投資實務(含交易模拟)、國際貿易前沿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如下:
1.軍事技能訓練
軍事技能訓練堅持按綱施訓、依法治訓原則,積極創造條件開展仿真訓練和模拟訓練。訓練時間為2周。
2.社會實踐調查
為推進本專業學生“早期接觸社會、早期接觸專業、早期接觸科研”,本專業将社會實踐調查列為重要的教育環節,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幹,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為将來畢業後融入社會作好充分準備,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總體安排在1-5學期的第二十周進行。
3.“創新、創業、創意”課程
主要包括學生選修創新訓練課程、參加學術講座、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
4.仿真實驗實訓課程
結合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着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本專業不斷積極升級優化教學環境,開設國際貿易實務、單證與函電、國際結算、報關與報檢實務、國際物流實務、證券投資實務、國際商務談判等課程,創造通過國際貿易仿真實訓室進行情景模拟或實驗實踐教學,更好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熟悉國際貿易的具體流程和實務,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實際工作技能。
5.專業實習
堅持就業導向,為使學生能更好的适應工作崗位,提高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七學期有6周分散的生産實習,安排學生到研究所、公司、工廠等企事業單位,直接參加生産勞動或科學研究工作;第八學期安排學生進行2周的專業實習。
6.畢業論文(設計)
基于學生獲得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第八學期有10周的畢業論文(設計),使學生掌握查閱文件資料、拟定課題的方案,進行社會實踐、整理分析數據、撰寫論文等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
五、師資隊伍
本專業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建設措施,現階段已打造一支學曆、年齡、職稱結構更加合理,精于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研究,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兼備,以及具有良好的師德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專業由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院長袁持平教授和副院長吳喜齡副教授協同領導,袁持平教授擔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任,廖倩講師擔任專業副主任。袁持平教授在本專業學術造詣高深,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在袁持平教授和吳喜齡副教授的領導下,專任教師21名,外聘學科帶頭人1名。教師隊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9人,助教8人;擁有博士學位的3人,在讀博士6人,其餘老師均都擁有碩士學位;入選學校百名骨幹教師計劃的教師5人,入選博研計劃1人,境外留學、訪學經曆教師8人;雙師型教師8人(具有企業外貿經驗);所有的教師都擁有國際貿易學、經濟學等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位,能滿足本專業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南粵優秀教師1人,東莞優秀教師1人,參加學校授課、說課大賽獲獎教師5人。
六、教學條件
本專業現建有國際貿易仿真實訓室、跨境電商新華直播間實驗室、商務談判實訓室等3間專業實驗室,并共享經貿學院辦稅與出口退稅實驗室,銀行實驗室等。總建築面積近500平方米,配有電腦168台,專業教學軟件10餘個,現開設專業實驗實訓課程10餘門,能夠充分滿足實驗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另有校外實習基地10個,能夠滿足本專業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需要。
七、人才培養的特色與創新
1.人才培養突出仿真實踐與創新型課程。開設《國際貿易前沿》特色課程,由全體教師按貿易前沿專題授課,從理論和實操兩個角度引入前沿内容,形成由基礎理論學習到實踐訓練的創新型課程安排;同時開設《商務英語》《單證與函電》等課程,堅持雙語教學模式,強化應用型外語能力提升;增設《跨境電子商務》《創業與就業教育》等前沿理論課程,輔以系列創業講座,增加實驗教學環節;《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引進一線專家和教授進課堂授課,或開展專題講座,系列教學改革于變局中求新局。
2.專業仿真實訓室建設突出創新型、應用型特色。專業順應外貿新業态前沿發展趨勢,共享經貿學院省級教學實踐平台,率先在民辦高校中編寫跨境電子商務實務教材,開設課程,搭建了跨境電商模拟實訓平台和跨境電商新華直播間,與國際貿易仿真實訓室、辦稅與出口退稅實驗室,銀行實驗室,商務談判實訓室等構建立體式國際貿易實訓平台體系;以《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單證與函電》《國際商務談判》《外彙交易》《國際物流實務》等系列課程為依托,購買10多門特色實操課程軟件,提供了“沉浸式”學習場景和教學改革平台,利用該平台開展教學活動、學科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教學科研活動,強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實現“實戰與仿真”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力于促進專業高質量發展。
3.強化學生學以緻用、服務社會的意識。設置級導師制度,由本專業教師擔任每個班級的級導師,加強對班級學生的專業輔導、課程進度了解和關懷學生學業進度等方式,提高本專業學生學習效率;帶領學生參與實踐創新創業項目、開展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大賽等活動,提升學生學以緻用,服務社區,服務社會的人文情懷。
4.專業建設卓有成效。通過系列教改創新舉措,國貿專業2019年通過廣東省教育廳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驗收,共享經貿學院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成果,5項省級教學改革通過驗收或立項;袁持平教授主持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公共管理》支撐國貿專業教師立項科研項目10餘項,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學科專業競賽國賽省賽獲獎突出,學生全面發展,各類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和論文成績突出。教師立項各類教學改革項目10多項,發表教學科研高質量論文30餘篇,成功申請教學科研項目省部級、市廳級項目10餘項,教師團隊參與編寫教材6部,其中《跨境電子商務實務》受到同行認可,2018年6月出版以來已經第三次印刷,被全國40多所高校作為教材使用,銷售量5500多冊。2021年立項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教學團隊)——跨境電商師資教研能力提升研修項目;同年,申報教育部“1+X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制度試點,已經開展試點工作;2020年與跨境電商企業簽訂實習基地——與華南地區假發龍頭企業廣州卡貝路貿易有限公司實習基地;以賽促學:2015-2021年以來教學團隊帶領學生參加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OCALE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shopee”杯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公益大賽等獲佳績等。
走出去倫敦政經學院、布裡斯托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交流
學生1+X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培訓現場
專業教師主編和參編系列教材列表 |
|||||
序号 |
教材名稱 |
類别 |
年份 |
級别 |
出版社 |
1 |
《國際貿易實務》 |
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 |
2019 |
國家級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 |
《跨境電子商務實務》 |
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 |
2018 |
國家級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3 |
《營銷策劃》 |
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精品系列規劃教材 |
2018 |
國家級 |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4 |
《國際貿易學》 |
高等院校應用型規劃教材 |
2017 |
國家級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5 |
《國際結算》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引領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系列規劃教材 |
2017 |
國家級 |
武漢大學出版社 |
6 |
《國際貿易實務》
|
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 |
2016 |
國家級 |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7 |
《商務談判》 |
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系列教材 |
2015 |
國家級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8 |
《消費心理學》 |
應用型本科系列規劃教材 |
2013 |
國家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學科研成果:教師出版專著專業
教學科研成果:教師發表專業論文
序号 |
成果名稱 |
發表(出版)單位 |
發表時間 |
完成人 |
備注 |
1 |
澳門的“一國兩制”與“人心回歸” |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
2018.11 |
袁持平 |
北大核心 |
2 |
最優消費率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數據的實證研究 |
商業經濟研究 ISSN:2095-9397 |
2020.8.1 |
陳新娟 |
北大核心 |
3 |
房價波動、收入差距與消費異質性關聯性分析 |
商業經濟研究 ISSN:2095-9397 |
2020.7.1 |
陳新娟 |
北大核心 |
4 |
珠三角城市群經濟效率比較研究——基于三階段DEA模型 |
江蘇商論 |
2017.5 |
彭麗花 遊靜 |
北大核心 |
5 |
《當代港澳研究》——《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澳門博彩企業投資分析》 |
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7年第3輯 |
袁持平 劉偲民 楊繼超 |
CSSCI |
6 |
《當代港澳研究》——《澳門博彩業收入下降風險、隐患及對策分析》 |
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7年第4輯 |
袁持平 楊繼超 |
CSSCI |
7 |
因城施策背景下城市房價問題研究——兼析深圳市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價格傳導機制 |
價格理論與實踐 ISSN:1003-3971 CN:11-1010/F |
2019.12 |
王偉華 |
北大核心 |
8 |
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本路徑 |
社會科學報 |
2018.07 |
袁持平 |
非核心 |
9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的新機遇 |
财經國家周刊 |
2017.06 |
袁持平 |
非核心 |
10 |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金融系統風險測度及實證研究 |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ISSN 1009-0312 |
2019.3 |
曾曉華 袁持平 |
非核心 |
11 |
基于動态信息熵理論的金融風險度量的探究 |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ISSN 2095-9052 |
2019.7 |
曾曉華 袁持平 |
非核心 |
12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與東盟共赢性研究——基于中國與東盟合作效應的計量 |
商業經濟研究ISSN:2095-9397 |
2017.12 |
吳喜齡 |
北大核心 |
13 |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
IOP Conference Series:EES (OnlineISSN:1755-1315Print ISSN:1755-1307) |
2021.01 |
吳喜齡 |
EI |
14 |
An Analysis on the Crisis of “Chips shortage” in Automobile Industry ——Based on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COVID-19 and Trade Friction |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Volume 1971 (EEI 2021)
|
2021.06 |
吳喜齡 |
EI |
15 |
衆籌平台激勵型監管對發起人策略行為的影響 |
會計之友ISSN1004-5937 |
2017.9 |
王斐 |
核心 |
16 |
“P2P+保險”模式對借貸雙方行為的影響——基于演化博弈論的分析 |
武漢金融ISSN1009-3540 |
2018.2 |
王斐 |
核心 |
17 |
The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ormalization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
ICEMME2021
|
2021.8 |
王斐 |
EI |
18 |
Building Dongguan cross 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closed Loop ecosystem with blockchain technology |
2021.2. ECIT2021 |
2021.2. |
王斐 |
EI |
19 |
Study on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ross-borde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 |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PCI |
2017.2.2 |
王斐 |
CPCI |
20 |
The influence of incentive supervision of crowdsourcing platform on the sponsor's strategic behavior |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Finance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MFSSR 2019) |
2019.08 |
王斐 |
CPCI |
21 |
Logic management of leadership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innovation |
2020年第五屆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議(ICEM 2020) |
2020.09 |
王斐 |
EI |
22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Internet Plus" in Financial Budget and Cost Management |
Journal of Compu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SSN 1976-4677) |
2017.12 |
馮椿 |
EI |
23 |
商貿流通業資本服務與産業發展關系實證分析 |
商業經濟研究 ISSN:2095-9397 |
2019.04 |
馮椿 |
核心 |
24 |
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就業促進效應研究 |
商業經濟研究ISSN:2095-9397 |
2020.7 |
馮椿 |
核心 |
25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Economic Belt |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IIE2020 |
2020.07 |
馮椿 |
EI |
26 |
The Impact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mmerce Industry on China's Export Trade |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IIE2020 |
2020.08 |
馮椿 |
EI |
27 |
Discussion on Payment Applic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lock-chain |
STIIE(EI檢索号:20210709928381) |
2020.7 |
廖倩、邵咪咪 |
EI |
28 |
Prospect and Challenge of Digital Currency to Cross-border Paymen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lockchain Alliance Chain |
E3S(ISSN:2267-1242 EI檢索号:20205209690789) |
2020.10 |
廖倩,王豔娜 |
EI |
29 |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ebsites: A Trust Intermediary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
ICCIR 2021(EI檢索号:20213410800989) |
2021.6 |
廖倩,曾麗娟 |
EI |
30 |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E3S(ISSN:2267-1242) |
2021.6 |
廖倩,曾麗娟 |
EI |
31 |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to SCO Based on CMS Model |
2020第五屆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議(ICEM2020) |
2020.9 |
楊淩 |
EI |
32 |
The Effect of Big Data Analytics on Bankin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
2021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端論壇(AIBDF 2021) |
2021.10 |
李斯、王艾嘉 |
EI |
5.人才培養顯成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多元化,專業培養與就業技能契合度高。截止2022年6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已累計為社會培養多名畢業生,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近三年本專業就業率接近90%,其中2019屆和2020屆學生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2%,就業質量逐年提升。201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1.61%,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1.41%;2021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84.45%。升學深造方面,近三年來,本專業攻讀國内外研究生共35人,其中悉尼大學、香港嶺南大學、伯明翰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占50%以上。畢業生服務社會能力強,工作表現突出,多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嘉獎,如2016屆黃燕晶同學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2017屆袁展業同學被評為最具爆發獎,2019屆羅維佳同學服務基層就業被評為“先進個人”稱号等,2018屆吳澤鵬創業成功,還為師弟師妹提供就業崗位等。本專業畢業生普遍深受社會各行各業用人單位喜愛,常有用人單位主動聯系本專業恰談實校企合作及實習基地建設,例如華奧供應鍊,嘉吉糧油,卡貝路(KBL)等。
畢業生質量追蹤調查數據
年級 |
畢業生人數 |
初次就業率(%) |
最終就業率(%) |
單位具體流向 |
2011級 |
251 |
70 |
95.88 |
本專業學生就業多分布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地區,就業崗位類型以有限公司衆多,行業遍布制造業、金融業、銷售及文員等,此外,有8人出國深造。 |
2012級 |
166 |
95.18 |
97.59 |
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7人,自主創業2人,升學深造2人,企業就業155人,有1人在國有企業就業。 |
2013級 |
298 |
94.63 |
100 |
282名已就業畢業生中,7人進入到銀行工作,占2.4%;7人出國或出境留學,占2.4%;8人自主創業成功,占2.8%;6人進入合資公司工作,占2.1%,4人考上國家事業單位,占1.4%,4人進入知名企業工作,占1.4%;其餘大部分就業所在單位是私人或民營企業。 |
2014級 |
259 |
92% |
100 |
出國或出境留學的有8人;4人自主創業成功;其餘大部分就業所在單位是私人或民營企業。 |
2015級 |
286 |
100 |
94.96 |
其中升學的有22人(其中21人國内讀研,21人境外和出國升造),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2人,7人在銀行單位工作,自主創業2人,大多學生主要從事外貿服務、資本服務、貨币服務、互聯網行業等工作。 |
2016級 |
291 |
84.48 |
87.97 |
本專業學生就業多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區,就業崗位類型以從事國貿專業對口工作的學生居多,尤其是批發業、外貿、跨境電商等。此外,有3人出國深造,2人國内讀研。 |
黃俏萍、郭紫瑩、汪曉滿第四屆全國高校經濟學綜合博弈實驗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陳偉龍 第四屆普譯獎全國大學生翻譯比賽 二等獎
2020年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三等獎
胡婉玲 第三屆“億學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詞彙及綜合能力大賽省一等獎(左)
洪楚欣 廣東省體育局主辦藝術體操錦标賽團體一等獎(右)
第十屆POCIB全國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團體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牛婉琪,戴佳欣,林燕瑜 OCALE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一等獎
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内賽金獎
更新于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