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首頁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金色校園 如詩如畫
Ron Anderson教授與學院教師合影
Ron Anderson教授與校領導合影
奮鬥新時代 發展譜新篇
捕捉校園的美好
青春不停步 永遠跟黨走
你現在的位置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 太阳概況 > 專業建設 > 正文

稅收學專業白皮書

發布日期:2021-12-29 | 作者:admin | 來源:未知

一、專業定位

本專業以滿足廣東省尤其是珠三角區域内的稅收學專業人才需求為立足點,分設稅收政策與稅務管理和企業納稅管理與稅收籌劃兩個專業發展方向,前者

在培養政府機關與行政事業單位所需的财稅管理專業人才,後者則偏重于培養企業納稅管理和稅收籌劃專業人才。本專業以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色。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經濟學、管理學基礎,有紮實的會計學、财政學知識和稅收學專業理論、稅收制度、稅務管理與稅收籌劃等業務技能,能夠在稅務和财政機關、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企業、中介組織、相關研究機構從事稅收與經濟管理、專業服務及研究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三、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最低總學分為161學分。

所培養的畢業生要達到以下6各方面的素質、知識和能力要求:

1. 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主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有中國精神,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2.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正确的審美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質、人文精神和理想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思維機制、完整的現代意識和健全的現代人格;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廣博的知識、較強的适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有創新創業意識;能肩負時代重任和全面發展。

3.身體健康,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體質測試标準。心理健康,樂觀向上,具備良好的自我調适能力。

4.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财政學、會計學的基本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态及理論前沿;熟悉國家稅收、财政的方針、政策、法律制度,掌握稅收業務和管理技能;具備從事稅收業務管理和稅務代理、稅收籌劃等專業研究、宣傳與應用能力,能勝任稅收業務工作。

5.具備基礎性知識、專業性知識和工具性知識。基礎性知識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法學等社會科學知識,以及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文、藝術和自然科學知識。專業性知識包括财政與稅收的理論、制度和管理等相關知識。工具性知識包括數學、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文獻檢索、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論文寫作等知識。

6.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具備将專業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開拓能力。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業務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

四、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設計強調學生經濟學、管理學、财政學、稅收學、法學、會計學等多專業複合能力的培養,以及稅收學和會計學專業技能等應用能力的培養。

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原理、初級财務會計、中級财務會計、财務管理、财政學、政府預算、中國稅法、國際稅收、稅務管理實務、稅務檢查。

應用型課程主要包括中國稅法、稅務檢查(含案例分析)、稅務管理實務、稅收籌劃與案例分析、納稅評估、出口退稅實務、初級财務會計、中級财務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财務管理、審計學、稅務管理信息化、納稅服務、企業納稅管理與電子報稅、稅務代理、公司理财與公司預算管理等。

專業創新課程主要有納稅評估、出口退稅實務、納稅服務以及企業納稅管理與電子報稅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如下:

1. 軍事技能訓練。軍事技能訓練堅持按綱施訓、依法治訓原則,積極創造條件開展仿真訓練和模拟訓練。訓練時間為 2 周。

2. 社會實踐調查。社會實踐調查安排在 1-5 學期的第二十周進行。

3. “創新、創業、創意”課程。主要包括學生選修創新訓練課程、參加學術講座、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

4.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主要包括專業課内容上所涉及的财稅機關、涉稅中介機構和企業在稅務管理、代理和辦稅過程中的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散布于各相關專業課内。

5. 專業實習。專業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架設理論到實踐的橋梁,提升畢業生從學習到工作的适應性,促成畢業生順利完成從學生到專業工作者的身份轉換。學生可以到财稅機關、涉稅中介機構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頂崗工作。

6.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人才培養的最後環節,也是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重要環節。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在導師指導下,結合專業方向,理論聯系實際選題,一人一題。論文寫作要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指導教師須有講師以上職稱。論文指導過程規範,評閱标準合理。畢業論文可采用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調研報告、創業方案設計等形式。

五、師資隊伍

本專業共有專任教師1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6人,助教2人。10名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2人,其餘10人都擁有碩士學位。所有的教師都擁有财稅、會計、經濟等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位,能滿足本專業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六、教學條件

本專業建有電子報稅和出口退稅實驗室和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實訓室2間專業實驗室。總建築面積近500平方米,配有電腦108台,專業教學軟件6個,現開設專業實驗實訓課程6門,能夠充分滿足實驗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另有校外實習基地7個,能夠滿足本專業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需要。

 

數據更新于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