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月·講座】楊子晖教授: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傳遞
發布日期:2017-05-05 | 作者:admin | 來源:未知
以“科技強國,創新圓夢”為主題,5月3日下午,我校誠邀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系主任楊子晖教授做客校級學者講壇,開展題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傳遞——基于全球波動溢出視角”的專業講座。本場講座的到場嘉賓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廖振亮副校長、楊衛華副校長,劉婉莉校長助理,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下稱經貿學院)袁持平院長、金融工程專業副主任蔡婕萍老師。講座由投資學專業副主任孔岩老師主持。
楊子晖教授開講“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傳遞”
四大亮點:事例論證,模型構建,數據分析,以案為例。
【巧妙的開場】
楊教授從時間、數值方面闡述美國、日本、歐盟以及英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并引入話題“當注入流動性的時候風險是怎樣傳遞”,從市場波動帶動另一個市場波動的情況,國家、貨币市場之間影響,運用方差衡量風險等方面論述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傳遞的研究背景。楊教授指出,全球金融市場上的波動性與溢出風險與信息資訊的輸入密切相關,并對全球資産配置、證券投資組合管理以及其他的投資決策包括日常的政策變化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風險溢出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緊密相連,因為系統性風險會産生于金融體系内部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
【客觀的數據】
楊教授的研究數據包括VIX(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DAX(德國交易所波動綜合指數)等八項原始數據,他運用數據分析軟件構建每日波動指數的溢出矩陣,并對比和分析各個國家的矩陣數組,得出美國、德國和瑞士的股票市場是全球前三的輸出和吸收波動性的場所重要結論。此外,楊教授還展示了相近時期的波動性的動态分析圖,闡釋全球重要事件對波動性的影響。
【充足的事例】
楊教授向學生講述波動性呈下降趨勢受社會背景的影響,例如,2011年日本的地震引起海嘯和核洩漏危機影響到世界金融市場的下跌;亞航、馬航事件的負面新聞影響航空股、旅遊股的下跌;2010年5月6日的美國每股千點大跌事件,珠江長江水流量變化統計排位數值在研究量化寬松問題的數據模型的重要性。楊教授核心觀點在于即使美國一直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但世界的風險波動中心并非永恒不變。楊教授表示,從各個角度、數據來看,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傳遞可升可降。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積極的互動】
學生代表積極提問
随後,經貿院教師羊珏瑜向楊教授請教講座中涉及的論文數據分析處理及圖像處理技術,借此鼓勵同學們平時多注意數據分析能力的積累。楊教授列舉了如Stata、高斯等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的便利性,表示數據收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堅持,并借此鼓勵在場的各位同學研究問題時,多運用數據分析、嘗試數據模型的構建,從宏觀上思考。
經貿院教師羊珏瑜向楊教授提問
最後,廖振亮副校長對本場講座作總結,表示本次報告是科技月活動中一次及時、有影響力的報告,對從事金融經濟行業同學有深遠影響。它的及時在于緊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金融經濟形勢較好,但地震、股票,重大經濟事件對股票、黃金、石油的市場都會産生極大影響,對金融風險造成改變。廖副校長談到,将來從事經濟、金融行業的同學需要打好專業基礎,提高自我并非聽一堂課程能見效,日積月累的學習才能提高我們的分析與判斷能力,人生的成長、投資如同金融市場一樣都需要規避風險。
廖振亮副校長作總結
楊子晖教授與校院領導以及經貿學院教師合影留念
文/李菊梅、羊珏瑜
圖/中大新華記者站 張童威
審校/林婧、潘怡吉